新闻>日化新闻>正文 分享

欧莱雅贝瀚青:关注美即已有一段时间了 很看好面膜市场

2013.08.20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未知责任编辑:朱宁
摘要: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CEO贝瀚青坦言,欧莱雅关注美即品牌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此次收购是看好面膜这一细分产品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进入中国16年,欧莱雅最大的一宗收购案出炉。这家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以51亿元人民币在华首次拿下港股上市公司——美即控股(01633.HK)。

8月16日,欧莱雅对传言中的收购案公开回应:“欧莱雅集团和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就前者建议透过协议计划收购后者全部股份事宜刊发联合公告。欧莱雅的建议已获得美即董事会的支持,占公司总股本62.3%的六位主要股东已经承诺支持欧莱雅的建议。”

欧莱雅方面透露,建议收购价为每股6.30港元。结合美即目前已发行全部股本约10.4亿股,这笔交易总价值高达65.38亿港元(约51亿元人民币)。

受此重磅消息影响,两度停牌后复牌的美即控股八月以来进入快涨通道,复牌后该股股价上涨19.01%,报收于6.01港元。截至19日,美即控股的港股市值已较十多天前猛增了十余亿港币,达到约62亿元的高位。

欧莱雅偏好收购式发展,不过,此前被其纳入旗下的小护士与羽西的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市场人士不禁对“面膜大王”日后的路径也心存担忧。

欧莱雅豪赌面膜市场

半个月前,美即主动公告“正与两家独立第三方公司就一项可能的交易进行讨论”,如今欧莱雅击败另一洽购者浮出水面。

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CEO贝瀚青坦言,欧莱雅关注美即品牌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此次收购是看好面膜这一细分产品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美即方面也表示,加入欧莱雅集团将有助于美即借助其全球的研发优势及其国际化战略平台,为自身品牌发展和提升提供长期支持。

不过,双方的真正结合面对数道关卡。在商务部批准这宗跨国收购后,美即控股与法国欧莱雅还需面临上市公司退市、并入集团旗下的整合等系列程序,协同作用的体现则尚需时日。

谈及整合规划,贝瀚青透露:“收购后的美即将会作为欧莱雅中国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进行运作,目前的管理层和团队将留任。而收购后的美即董事会将由现任管理层和欧莱雅代表组成。”

事实上,欧莱雅此番斥巨资投资体量相对较小的美即,豪赌面膜市场的决心不言而喻,力求产品线延伸并吸纳全新渠道。

65.38亿港元的收购价,接近欧莱雅2012年中国区销售额120.5亿元人民币的一半。而在另一方面,美即2012年营收仅约欧莱雅中国区收入的一成。若按复牌前美即的收盘价5.05港元计算,建议收购价溢价24.8%。

美即“降格”事业部

面膜是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本土细分市场最大的公司,美即2012年营业额约为1.5亿欧元(较2011年增长29%)。据AC尼尔森的报告,2012年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市占率达到26.4%。

与收购小护士、羽西不同的是,欧莱雅给美即开出了高规格的独立事业部“待遇”。

小护士和羽西在2003年、2004年被欧莱雅收购后,分别被归于大众化妆品事业部和高端化妆品事业部。在品牌推广费用等内部资源竞争上,和同属集团旗下、定位接近的卡尼尔等品牌产生一定内耗。其中,小护士频频传出被欧莱雅雪藏以避免内部同业竞争的传闻。

对于收购案的达成,美即方面所需做出的让步也不小。2010年9月赴港上市以来,美即从发行价3.3港元涨至如今的6.01港元,高管分红和派发股息等激励都很明显。而按照欧莱雅与美即的协议约定,收购完成后美即控股需撤销其上市公司的地位。

“独立事业部等附加收购条件既是基于面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也是出于对美即创始团队的安抚考虑。面膜产品本身已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护肤产品,而更多是以日用品的形式进行分类。这与欧莱雅既有的护肤品、化妆品品类不完全符合,需为之另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美即这个事业部收购前的渠道资源却能够非常好地服务于欧莱雅,这也正是欧莱雅愿意斥重金的原因。”

有消息称,欧莱雅为此还开出了一系列条件,譬如美即创始人佘雨原继续担任美即的首席执行官,欧莱雅为其提供300万元的年薪保障和每年90万元定期分红等等。

关键词: 欧莱雅 美即 贝瀚青 欧莱雅集团 面膜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