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化新闻>正文 分享

2014年终盘点:化妆品行业十大事件

2014.12.04出处:138美业网作者:Fannie责任编辑:姚蔚芬
摘要:2014即将过去,对于美容化妆品行业来讲,这是希望的一年,也是闹心的一年。这一年,不合格的产品比比皆是,好几家国际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国内知名品牌被外国收购商“雪藏”;而希望的是,不少民族品牌稳步发展,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力提高等等。总体而言,今年化妆品发展趋势还是积极的。那这一年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且看138年终大事件盘点。


1、丁家宜停产倒闭 外资收购变炮灰

2011年,丁家宜被科蒂收购。2014年6月,科蒂宣布丁家宜品牌正式停产。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丁家宜作为国内知名品牌,从销量到口碑都有目共睹,市场份额在同等化妆品市场一直占据一定地位。但在得到国际第五大化妆品公司科蒂收购了60%的股份后,丁家宜却没能成为科蒂重新进入中国日化市场的着力点,在收购后短短两三年内业绩巨降,销售额下降了50%,最后只能被“雪藏”,生产线停产,员工遣散,令业内人士不胜唏嘘。

业内分析:外资收购被看做是“香饽饽”,但实际上却有不少被收购的品牌难逃被“雪藏”的厄运,其中水土不服是主要原因。在收购前,丁家宜就已经出现品牌老化、行业饱和、销售下滑的苗头,而科蒂的出现并没有做出品牌更新的正确决策,反而是水土不服和管理团队流失两大原因,令丁家宜逃不过厄运。总而言之,本土品牌外资收购风险不小,需要谨慎。


2、宝洁业绩下滑 上百品牌裁撤员工裁减

宝洁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百年来享有盛誉,在中国市场也一直是日化线的一哥。但从2013年以来,宝洁业绩逐步下滑。据2014年1月,宝洁公布2013/2014财年的二季报显示,净利润下跌16%,中国市场日化一哥的地位也在逐渐下滑。面对低迷现状,2014年8月份,宝洁公司宣布计划出售、终止或淘汰至多100个品牌;同时,宝洁在未来也将大幅裁员,以削减成本并关注最重要的产品系列。这次被裁撤的品牌数量超过总数一半以上。可见,宝洁为了与同业竞争角逐,争取市场份额和提高净利润,确实是“豁出去”。

业内分析:宝洁作为日化巨头,正遭受着业绩寒冬。大幅度裁撤品牌确实“狠心”,但却能提高宝洁生产效率方案,致力于主营业绩;而裁员也能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宝洁公司在此之前,品牌老化、创新乏力的现象,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因此,接下来随着宝洁的重心调整和重新规划,业绩或许能慢慢回升。


3、化妆品频现重金属 多个国际大品牌“中招”

2014上半年,国际大品牌的化妆品频频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状况。以天然有机成分主打的护肤品欧舒丹LOCCITANE的杏仁紧肤磨砂膏产品铅含量超标、资生堂安热沙防晒霜镉超标。另据今年美国卫生部《环境卫生展望月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生产的7种品牌32种唇膏和唇彩中检测9种重金属,发现所有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含有铅、铬、铝等9种重金属,有些含量可能导致金属摄入量超过加州环保署规定的饮用水健康标准,有意或无意的重金属成分超标,这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警惕甚至恐慌。

业内分析:曾经从事化妆品配方研发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化妆品的重金属成分是有意添加和无意添加两种,有意添加的多为了增强皮肤美白功能,多见于“三无“产品。而无意携带重金属元素也很常见,粉妆类产品用到的高岭土、云母粉、滑石粉等成分,口红原料中的羊毛脂、蜡质、色料、味料等可能携带少量的铅。对此,科普网站果壳网以铅为例进行了解,发现以每天来计算,使用合格的化妆品并不会摄入过多的铅,应当理性看待重金属危害。


4、屈臣氏发布战略 门店扩张至三四线城市

今年是屈臣氏在内地市场发展的第25周年。截止今年年初,屈臣氏在中国内地300个城市拥有1700家店铺,惠及超过3000万名会员。而针对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需要,屈臣氏会将终端继续下沉,开拓更多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这是屈臣氏在2014年最为重心的战略部署。

业内分析: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化妆品护肤品连锁门店则较为稀少,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去拓展。屈臣氏很好的在线上发展,也进一步在线下做转型,去三四线城市选址。有专家表示,屈臣氏的产品以护理产品和化妆品为主,适合年轻白领,而三四线城市里面都有自己的核心商圈、小CBD,县城也有主要的消费旺地,加上本身的优势和特色、自有品牌的推广,相信屈臣氏的门店扩张战略是可行的。

关键词: 化妆品行业 年终盘点 2014 事件 丁家宜 宝洁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