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整形资讯>正文 分享

勿让美容成了“毁容”

2014.02.26出处:姑苏晚报作者:未知责任编辑:谢伟松
摘要:近期,工商部门收到多起关于美容行业的消费投诉——周女士于一年前开始坚持在某医疗美容店治疗疤痕修复术,前后共计6次,合计费用24260元,但至今仍未达到预期疗效,反而增生越发严重。


近期,工商部门收到多起关于美容行业的消费投诉——

周女士于一年前开始坚持在某医疗美容店治疗疤痕修复术,前后共计6次,合计费用24260元,但至今仍未达到预期疗效,反而增生越发严重;

祁女士在某美容美发养生会所做E光祛斑,结果不小心把脸烫伤,去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属于二级烫伤会留疤痕,店方负责人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后就一拖再拖,不接电话;

董女士在某美容生活馆约请了所谓的“上海专家”进行女性生理的相关检查,并做了相关方面的项目,花费63800元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后经工商部门检查发现该生活馆不具备相关经营资质,属超范围经营……

尽管上述消费维权经过工商所调解人员的努力,均挽回了消费者的部分经济损失,但留在她们身上和心理的创伤却难以抹去。

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调解中发现,不少美容店的经营人员都会夸大美容效果来诱导消费者,最常见的包括口头上随便承诺如“功效显著”、“速效速成”、“免费体验”、“不满意包退”等等,但在与消费者实际提供的合同中却不写清,达到规避责任的目的。一旦有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之后不满想要维权,很难成功。

另外,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有严格的界限。对方表示,一些不具备资质的美容店容易随意超范围经营,所谓的“专家”并非真的具有资质,所谓的进口产品也很有可能是没有标签的不合格产品。资质不全、技师技术不到位、产品来源不明确,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把“美容”反变成“毁容”。

最后,美容行业普遍存在着推销集资性质的会员卡或预付消费卡,对消费额度较大的回赠优惠券。当消费者使用消费卡或优惠券时,经营者往往设置许多不合理条款,免除其义务,甚至携消费者预付款逃跑。

对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时必须谨慎,例如在美容前,了解该美容机构的实力、设备、条件价格和可能的风险,最好能查验一下对方的证照是否齐全,包括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师职业资格证等。而在接受美容服务前,消费者也应看清美容协议,避免责任不清造成纠纷,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消费,切莫轻信经营人员的花言巧语,一时冲动事后悔恨。

关键词: 工商部门 消费投诉 诱导消费 专家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