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业观察>正文 分享

资本大咖紧盯,却90%的医美机构无法引入正规资本,为什么?

2016.07.21出处:138美业网作者:Lynn责任编辑:芙蓉
摘要:采访医学美容机构,我们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医美机构的管理者,对引入资本没有兴趣。医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不能复制,与资本快速复制获利的要求不匹配,名医愿意选择做“手艺人”……



采访医学美容机构,我们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医美机构的管理者,对引入资本没有兴趣。医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不能复制,与资本快速复制获利的要求不匹配,名医愿意选择做“手艺人”。

另外一种声音,则是看好医美市场的高速成长性,希望在机构的运营模式等方面摸索出新路,引入资本,迅速复制,占领市场。

医疗领域的投资人四处看项目,眼科、牙科这两个热点之后,医学美容成为当之无愧的风口,有统计说全国有牌照的医美机构有近5000家,“但能够投的标的实在不多”,这也成为投资人的共识。

资方会比较青睐哪些医美机构?医美报道采访了医疗领域的资深投资人,梳理了他们基本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都盯上了医美

投资机构2013年就开始关注医美领域,到了2014年已经逐渐变成一个热点领域,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做医美市场的调研。

投资机构从各自的调研中发现一个趋势,除医保疗程以外,中国人越来越愿意额外为健康和变美买单。

几乎所有的券商调查都强调了这一点:横向比较其他国家,中国的医美还处在发展早期,渗透率很低。以北京为例,接受过医美服务的人群才不到3%,而全国不到1%。这个数据在美国是8%,在首尔是10%。所以判断医美起码在一线城市是到了一个起飞阶段。

其次,医美的市场也够大。目前有资质的机构加起来每年有80-100亿美元的营收,可投资圈普遍认为医美应该是个千亿级别的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非资质机构拿走了较大一块份额。随着政府监管和市场洗牌,非法运营机构会被清除。市场会有较大释放空间。

另一个契机是微整形的兴起。在全球范围内,医美产品日益丰富。上游的玻尿酸和光电仪器推陈出新,项目疗程标准化,也给机构的规模扩张创造了条件。而过往倚重医生的手术和技艺,复制性是较低的。

所以,从2014年到现在,医美起飞的各种要素都具备了。

“老客多”是行业认同的好医院标准

医美在实业层面和投资层面有些矛盾。实业层面,各路资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行业内并购行为逐渐增多,有的在等待时机入场,有的已经在布局。在二级市场,医美的估值也普遍较高。然而在实业层面,各医美机构却普遍反映经营得很辛苦,竞争日益激烈,利润越来越低。

从非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医美是个消费服务行业。但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医美归根究底还是个医疗服务行业。医美要回归医疗的本质,那就是要解决用户的问题。很多医美机构不是把它作为医疗机构来经营的,用生美机构的运营模式来做,重营销而轻诚信。在传统医疗领域,看医生还是一个低频次重决策的行为,用户都不太愿意试错,会认老机构,认医生。所以建立用户的信任非常重要。

现在来看莆田系初期的那种模式,就不可持续了,遭遇了信任危机。因为他们过去运用的不是医疗机构的管理方式,消解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公众对此会有很大的不信任感。

好医院的一个标准就是,老客人占比高,重复消费。如果需要不断拓新来生存的话,那广告费一定是居高不下的。

有投资人表示,90%的医院都没规范运作。但对于机构而言,规范运作的成本很高。这会使得它在短期竞争里反而是非常有劣势的。能做到这点的非常少。

在少数规范运作的机构里,投资者往往还要选择体量够大的、有可能成为龙头的来投,所以其实这个行业的机构虽然很多,但可以选择的却很少。

能够正常引入资本的机构必须具备这几个条件。1、财务清晰。要做到这点,医院就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器械药剂,不能进假货,不能倚重渠道——因为渠道的费用是无法入账的。2、股权结构清晰;3、有梯度的医生团队。在整合收购过程中可以输出医生和管理体系。

中间体量的

医院份额会减少

除了专业的投资机构,地产、服装、护肤品等其他实业资本也有意向医美跨行业发展。医美报道从多位投资人那里了解到,纯财务投资人对医美会持续保持兴趣。但对这部分跨行业资本看法并不乐观。

医美市场被普遍看好,跨行业而来的资本预期往往比较高。比如有的地产商对医美行业的利润预期达到了40%。但目前单体医院里做得最好的医院,利润才能超过20%。医美并不是大家想当然的暴利行业,反而是对专业要求度较高的行业。这个落差可能会让一部分资本退却。

另外,医疗机构的培育期通常都比较长,试错成本高。而医疗行业的复杂性,比如风险控制等,也使得跨行业发展不是那么快能上手。

部分投资人认为,未来5-10年医美行业并购整合会加剧,一些资本发现不那么赚钱的时候,就会退出。

从下游机构来看,整合的结果会向两极聚拢。集团化的大型医院和小诊所会有空间,而中间体量的医院份额会减少。中国人比较认同大医院,喜欢综合性一站式解决方案。小诊所成本低、体量小,未来会像日韩台湾美国那样遍地开花。而医美APP的涌现,也让消费者比较容易寻找到这些医生和机构。

大集团和诊所互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比如小诊所的受众更年轻化,对硬件环境等要求不高,对价格更敏感。而区域性医院可能会被整合。因为医院的本质其实是有地方界限的,在华北开的非常好的医院,到华东或者华南区去开,可能就不如人意。那么资本就会推动他们来整合。

不看好

打通全产业链的巨无霸

在券商调研报告中,有一个观点是认为医美整合到最后,就会出现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巨无霸医美集团。这个观点也得到不少投资人的认同,认为只有打通产业链,才能在这个行业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掌握定价权。

但也有投资人认为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打通全产业链的可能性很低。其实在传统医疗领域,也看不到有做通产业链的大型集团,并没有又制作药剂又去开医院的,“上下游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目前市场上被资本青睐的医美机构,基本表现出上述的几个特征,而“亮点”对想和资本对接的机构来讲也特别重要。投资人经常提到的,新三板上市的华韩集团,旗下南京友谊医院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完整的医生梯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其实这家是莆二代的医疗集团,和其他医美机构相比,在资本市场表现较为突出。伊美尔在经营中不依赖传统渠道,有较为完善的能够复制的管理系统也是一个优势。另外连锁医院的区域布局是否合理,每家机构的体量是否合适,有没有核心技术和特色项目,在更细分领域的话语权,都是投资人最常考虑的因素。

本文作者:亚方

关键词: 医美 资本 医学美容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