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业观察>正文 分享

本土化妆品品牌突围路径:打通原料科研产业链

2017.07.27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朱萍责任编辑:小李桂子
摘要:中国化妆品品牌经历早期模仿、重视营销阶段后,已进入到重视科研技术阶段。但业内人士认为,本土化妆品品牌研发领域有所突破,仍需时日。

10593884375084537.jpg

7月23-29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7月25日,大会还颁布了全球首个植物学专业奖项-吴征镒植物学奖。该奖项旨在奖励在植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植物多样性保育及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重要创新成果的植物学科技工作者。

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DR PLANT植物医生)为该奖项的首席合作机构,DR PLANT植物医生董事长解勇向记者表示参与合作的初衷,是希望更好地让科研与实践进行结合,让研究成果更好地进行转化。“我们不能停留在买国际品牌技术的层面上,需要自己做研究,未来才能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品牌。”

众所周知,我国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无论是在科研水平、配方研制还是在高端人才的储备方面,与国际大品牌公司都有很大差距。著名化妆品研发人、原上海家化技术总监李慧良认为,中外品牌差距主要就表现在企业对科研重要性的认知方面、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化妆品的法律法规方面。

本土品牌研发短板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2016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智研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延续增长态势,预计到2023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59亿元。

不过,尽管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但现在我国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无论是在科研水平、配方研制还是在高端人才的储备方面,与国际大品牌知名公司都有很大差距。

从1994年开始从事化妆品行业的解勇坦言,多年来对化妆品经历的每个阶段感受深刻。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本土化妆品处于山寨阶段,稍微改个LOGO直接学外国品牌就卖得很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进入广告阶段,打广告战,因为市场需求量很大,稍微一做广告销量就会直线上升。

“在广告投入、市场营销、渠道组织等方面,国内化妆品企业已经与跨国品牌看齐,甚至因为国内品牌企业的自身决断灵活性,某些方面已实现超越。但本土化妆品的短板在于科研。”解勇指出。

据了解,许多国际化妆品巨头每年的研发经费都在10亿元以上,已经超过很多国内企业的销售额。而本土化妆品品牌企业研发经费在亿元以上的亦是屈指可数。

如2016年欧莱雅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8.4亿欧元(1883.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研发投入达到8.5亿欧元(61.9亿元),占销售额比重达3.3%。相比2015年,其2016年研发投入金额增加了5000多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6亿元。2016年,花王集团整体业务收入为14576亿日元(884.8亿元),是日本第一大日化企业,其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增长,达到545.67亿日元(33.1亿元),2016年较2015年的527亿日元增长了3.5%。

除政策层面、企业对科研的重视层面外,李慧良还指出原材料质量优劣是化妆品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企业没有意识到好的原材料,才是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在我国现行的化妆品原料准用的法规中,规定只能使用的是8783种,但在发达国家与地区,能用于化妆品的原料至少有上万种。

从基础类科研入手

中国化妆品品牌在经历了早期模仿、重视营销阶段后,现已进入到重视科研技术阶段,百雀羚、植物医生、相宜本草等品牌市场销量逆势上扬都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相关。如植物医生现在每年对于研发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占营收比4.5%。解勇表示企业未来业绩增长的主动力将来自于产品研发和创新。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植物医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高性价比商品,助推线下店面单产再创新高。在过去一年,植物医生郑州德化、武汉光谷、大连胜利、兰州众友、银川街铺等不少店面销售额突破50万元,其中线下店铺郑州德化街铺,销售额更是取得创记录的70.47万元。

不过,本土化妆品品牌研发要有所突破,仍有待时日。原某跨国化妆品企业研发负责人、现任植物医生产品研发总经理王雅琴解释称,中国化妆品与国际品牌研发差距主要在时间上,主要表现在基础研发到实际应用上,只有从基础科学上去汲取营养,然后用到应用科学上,才能提高科研含金量。因为化妆品其实涉及到美学、皮肤学、药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只有从基础科学上去汲取营养,然后用到应用科学上,才能最终提高科研含金量。

李慧良也指出,“本土化妆品企业研发结构不完善并缺乏协调性和系统性;部分企业决策层对产品科研的重视程度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对需要长时间、费用高的基础类科研的真正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停留在产品宣传方面,也不知如何组织研发人员有效地搭建研究平台。”

据了解,在国外,一些大的跨国企业会持续对科学家进行研究资助,其中不乏皮肤学家、植物学家、材料工程师等,然后将他们的基础研究应用到产品中。

欧莱雅集团CEO安巩曾说,并购和研发是集团持续增长最强劲的助推器,而欧莱雅在基础研究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例如3D打印皮肤技术、替代性皮肤测试、My UV Patch等穿戴化妆品设备等等新颖的技术,都是欧莱雅先行推出。

此前,欧莱雅已经战略性投资初创基金Partech International Venture VII,该基金所属的母公司专注于科技和尖端数字化,能通过预测和定制工具、人工智能、市场定位和新型服务,帮助欧莱雅开拓创新的研发与服务。在2016年5月,欧莱雅集团还投资了伦敦数字孵化器 Founders Factory。

反观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企业对基础性研究投入还比较少,植物医生则已经进行尝试,上述吴征镒植物学奖便是其中的一个实践。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植物医生开始资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基础研究,投入近亿元与该研究所达成20年战略合作: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设立植物医生研发中心;植物医生高山植物种植圃设立于海拔2000多米的丽江高山植物园;共同创建中国第一个植物博物馆植物王国博物馆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教授应邀成为植物医生首席科学家,一些研究成果已开始产业化运作,“植物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这三个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资源,走向市场了,我们的研究才真正有价值。” 裴盛基教授表示,企业与科研机构短期的、某一个小环节的合作,很难形成大的影响。


关键词: 本土化妆品 品牌 生产 原料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