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业观察>正文 分享

化妆品企业碰瓷“高校”被罚!

2021.11.09出处:美妆头条
摘要:随着“产学研”的流行,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 虚假联名”、碰瓷“高校”的现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官宣”与知名高校建立起“产学研”的合作,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上的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1家化妆品企业与约3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下,一些大型企业在与高校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但随着“产学研”的流行,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 虚假联名”、碰瓷“高校”的现象。

01

被虚假联名

高校的招牌有多香

近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的《多所知名高校遭遇化妆品虚假联名》一文中,提到多所知名高校成“被造假”高频词,化妆品生产商未经高校授权随意进行联名,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等都成了化妆品“宣传金砖”。

据了解,南方都市报曝光了多款虚假联名高校的化妆品,如“暨南大学干细胞因子”、“南方医科大学生发液”、“广州大学祛斑霜”、“中山大学眼霜”等。其中,“南方医科大学生发液”的厂家已因虚假联名南方医科大学一事,被相关部门罚款近10万元。

此外,网络上有不少店铺在店铺名称上“蹭”大学热度,直接照搬高校名为店名,店铺内还售有以该所大学名义研制的化妆品。如搜索中山大学时,会出现“中山大学独家研制、中山大学专注祛斑、中山大学祛斑专利店”等店铺;搜索南方医科大学会出现“南方医科大学白发转黑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研究黑发正品、南方医科大学眼部护理专利店”等店铺。

事实上,随着化妆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内卷,化妆品企业开始注重在技术层面的竞争。而高校作为学术科研“硬实力”代表的形象早已深深埋入大众的心目当中,许多品牌会借助高校的信任背书,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

除了虚假联名外,“擦边球”宣传也屡见不鲜。2021年4月9日,广州品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品硬)因“碰瓷”华南理工大学被罚。据悉,广州品硬与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书》中仅规定了人力资源、科研技术等合作内容,未规定可将“华南理工大学”等字样用于产品宣传。而前者在其生产的产品外包装上却标注的“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字样,被视为虚假内容。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部分的校企合作,可能仅仅只是跟高校中的某个人或高校的某个机构有过合作,但没有真正获得高校在法律意义上的正式授权,就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联名”某高校。在法律层面来看,这实际就是一种虚假宣传。

02

推动“产学研”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产学研”的流行,国内化妆品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愈渐频繁。但也不乏一些校企合作只是表面合作,企业只是想通过与大学的合作来增强企业的背书,制造噱头,缺少实际的科学研究。

对于这种现象,美妆产业营销专家张兵武表示:“随着化妆品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产品宣传方面会越来越严,这样的做法也将难以为继。我觉得大家还是要走实打实的道路。既然宣传跟高校合作,那一定要在法律层面上获到高校真正的授权,而不能只是名义上去。”

尽管有些校企合作仅仅是浮于表面,但还是有企业正脚踏实地去开展与高校间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各种“产学研”模式。某代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有一定研究成果的高校苦于没有企业对接,只能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强化企业在产品制造方面的技术和科研优势,还能让高校的科研技术得到落地,进行产业化、产品化。

当下,高校、企业、政府都在积极寻找更为高效的平台促进“产学研”。以“人才”为例,为满足化妆品行业的人才需求,近年来国内多所院校正式设立了“化妆品”相关专业。同时,高校也越来越更加注意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与化妆品企业开展相关实践合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化妆品 高校 虚假联名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