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业观察>正文 分享

日化业“反垄断”只闻雷声 垄断与否尚存争议

2014.08.28出处:中国经济时报作者:练琴责任编辑:夏莹
摘要:自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实施起,日化行业就不断传出或将因为垄断而被调查,但目前仍未有政府部门证实已经对日化行业采取了实质性措施。由于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远大于国内品牌,外资品牌强势,日化行业确实有疑似价格垄断的行为。

尽管自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实施起,日化行业就不断传出或将因为垄断而被调查,但目前仍未有政府部门证实已经对日化行业采取了实质性措施。

日化行业向来被认为是竞争开放的行业,但由于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远大于国内品牌,“垄断”的说法甚嚣尘上。不过,业界人士认为是否就此可以认为日化行业存在垄断仍然值得商榷。

外资品牌强势

此前日化行业确实有疑似价格垄断的行为。2011年3月,媒体曾曝出宝洁、联合利华、纳爱斯和立白四大日化品牌曾拟集体涨价,涨价幅度为5%-15%。该消息一度在部分城市引发抢购潮。联合利华在此风波中因曾向各大超市发出上调价格通知、公司相关责任人多次向媒体发表涨价言论等行为,被发改委认定构成“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上海市物价局也因此对联合利华作出了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巡视员卢延纯曾向媒体透露,随着我国反价格垄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发改委未来将重点关注航空、日化、汽车、电信、医药、家电等六大行业的价格垄断行为。不过,至今监管部门仍未披露过对日化行业进行垄断调查的信息。

但外资日化品牌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外资品牌中,在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为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强生四大企业,产品集中在以普通百姓为客户群体的家庭日化用品上。”日化行业资深人士、广东精实营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外资品牌占有高额市场份额靠的是长期的市场投入和积累,对消费者进行了多年的教育,以及在细分领域多年的耕耘和专注。“中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用过宝洁旗下的洗发水,很多中国女性的第一支睫毛膏来自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一提到婴幼儿护理产品基本上中国消费者就会想到强生,很多人用的第一款沐浴露是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四大外资品牌各有各的优势。”

据冯建军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以化妆品为例,其销售渠道分为百货店、商超、化妆品店、电商四大渠道,国内品牌除了在电商渠道优势较为明显外,其他三个渠道,尤其是百货店渠道,基本被外资品牌盘踞。

“在近日上海欧诗漫宣布进军百货店渠道的发布会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作了一个百货店内化妆品销售表现的报告,他分享了今年1—6月份的数据,国内品牌只有佰草集进入百货店内化妆品销售前20强中。”冯建军说。

日化行业是否存在垄断?

的确,在国人熟知的洗护发用品中,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及伊卡璐都属于宝洁旗下品牌。据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尽管宝洁的洗发用品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目前仍为50%左右,2006年这一数字曾高达60%。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公司事务总监梁云接受媒体采访时亦强调,宝洁在中国的洗发护发品类拥有他人无可比拟的领导品牌组合,多年来宝洁的洗护发业务一直处于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护肤品和彩妆业务方面,则是欧莱雅占绝对上风。欧莱雅集团旗下的护肤和彩妆品牌包括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兰蔻、赫莲娜、碧欧泉、契尔氏、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等。欧莱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9%,到2011年的11%,目前已升至15%左右。

另外,外资品牌虽然各有侧重,却在日化全行业都有渗透。宝洁旗下除了洗护发用品外,还有玉兰油、SK-II、舒肤佳、佳洁士、汰渍、碧浪等品牌。联合利华除了有夏士莲、多芬、清扬这样的洗护发用品品牌外,还有力士、奥妙、中华、凌仕等品牌,甚至还有家乐、立顿、和路雪等食品品牌。以医药起家的强生不仅在医药产品、医疗器材、诊断产品方面知名,其旗下的强生婴儿护理产品、李施德林口腔护理产品、可伶可俐和露得清等肌肤护理产品也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

不过,“战无不胜”的外资军团虽然在日化全行业整体领先,但仍不免在某些细分行业不敌国内品牌。

据媒体报道,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纳爱斯集团在洗衣粉和肥皂等日用品领域的市场份额合计为27.6%,而宝洁的份额仅为7.6%,联合利华为6.6%。

由此可见,日化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也让业内人士对“垄断”的说法不能完全认同。“我认为‘垄断’用在描述日化行业上,在包括表述方式、对渠道的理解、公众的解读等有很多误区,很难以偏概全。我认为日化行业的垄断可以理解为有,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如果说有,主要集中在洗护类用品,特别是高端护肤品,确实存在寡头垄断的局面,也就是所谓的集体卖高价的现象,公众感觉形成了垄断。但随着现在商业环境的裂变,消费者的选择也日益多元化,各个品牌都有机会,目前国内日化品牌对外资品牌仍然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冯建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国内化妆品较强的企业集中在上海,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市场表现一直很好,相宜本草、百雀羚等企业也表现不俗。

“与已经进行反垄断调查的食品、药品等领域相比,日化行业只能算小行业。但随着国民消费需求的升级,老百姓对日化用品的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对日化行业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不过,国内日化用品行业法规仍待完善。比如食品有食品法制约,药品有药品法制约,化妆品却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可依,目前只有卫生管理条例和相关的行业规范制约。可以预见,建立相关的法规只是时间问题,监管部门也需要积累经验。”冯建军说。

关键词: 日化 垄断 外资品牌 日化品牌 日化行业垄断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