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物专访>正文 分享

[图文]郑红民带领舒蕾当河南流通先锋

2013.03.20出处:化妆品财经在线CBO作者:汪纬责任编辑:海娜
摘要: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我接手的品牌,在全国流通市场都能做到数一数二。滇虹康王,连续七年全国第一;舒蕾,单省份代理全国第一”。能如此底气十足地说出自己叱咤流通市场风云榜单的便是郑州二七龙云日化总经理郑红民。

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我接手的品牌,在全国流通市场都能做到数一数二。滇虹康王,连续七年全国第一;舒蕾,单省份代理全国第一”。能如此底气十足地说出自己叱咤流通市场风云榜单的便是郑州二七龙云日化总经理郑红民。

如果说流通市场的发展是一部曲折史的话,郑红民便是其中披荆斩棘,叱咤中原的一员猛将。

河南流通先锋

河南是全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是日化企业的必争之地,先天市场条件好,竞争也自然最激烈。天时、地利,当然也要人和,郑红民就是河南流通市场“人和”的重要一环。

但所有这些都来源于郑红民在大流通中摸爬滚打二十年的积淀,回忆过去,郑红民感慨万分:“20年,光市场搬迁就搬了3次!”1992年,名扬国内外的义乌小商品经济模式在郑州市政府的倡导下火热地开展起来。郑红民夫妇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毅然辞去商业局铁饭碗的工作,加入到小商品市场的大军中,在当时郑州刚建立的河南省第一个批发市场中州商场摆起了柜台。郑红民说:“当时的批发市场根本没有档口,一个一米间宽的柜台就是一个商户。一开始也不知道要买什么,就从义乌过来的大商户那儿倒腾些小商品,比如打火机”。后来,从义乌来的商户们的经营方式吸引了郑红民,他决定亲自去义乌走走看看。这一趟他收获不小,他发现日化产品的分销正在兴起,利润空间比其他品类要高很多,并且如果直接到从货源地拿货,中间的利润会更大。回到郑州的郑红民决定放开手大干一场。1993年,他拿出了家里多年的积蓄做起了日化批发生意,没想到这一决定却让郑红民赚得个盆满钵满。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流通市场的黄金时代,大日化也借势蓬勃发展,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郑红民说:“当时的柜台每天都有人排着队来打货,货堆得柜台里根本挪不开步。慢慢地,中州商场已经满足不了流通市场的发展,于是我们便搬到了政府新建的中华食品批发中心;到那时,龙云日化便有了自己几十平方米的档口,员工也增加到了几十人;生意越来越好,后来不得不又搬列现在的中陆批发市场,档口也扩大到了现在两层数百平方米。”

顺势转型抢占先机

2007年,郑红民开始做舒蕾流通,在此之前一直奉行“终端拦截”方式的舒蕾并未涉足流通渠道,因其在终端市场的爆发式发展后,渠道拓展遇到了瓶颈,进而转向空白的流通渠道。此时,在流通市场小有名气的郑红民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舒蕾在河南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但好景不长,随着终端市场强势扩张,流通市场一步步被侵蚀,往日车水马龙的场景不再。坐等客户上门的模式已很难适应当时市场的发展趋势。郑红民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接手舒蕾时,郑红民决定重新定义流通市场,换一种打法:补漏终端。

所谓补漏终端,即除品牌商直接操作之外的市场都归属到龙云日化运作的市场范畴,并将终端的运作模式灵活地运用到小流通网点的操作中。因此,郑红民加大了人员成本的投入,组建了强大的动销团队,开发地县级、乡镇地方性终端网点以及零散的零售网点。原则上保证两三家龙云日化直供大中型网点,并对直供网点的库存盘点、货物配送、产品销售、营销方式等都作出详细地规划和辅助工作。简言之,就是将厂家对直供KA卖场的一套管理方案嫁接到中小终端网点上。郑红民分析说,虽然这样的操作模式相较过去,增加了的人力成本,但能更主动和直观地把握市场;同时也弥补了过去一级一级代理商的利润损耗。

这样的运营方式让舒蕾在河南流通渠道取得爆发式增长,年均增幅达30%以上,最低的也超过20%。2012年,舒蕾品牌更是实现了过3000万元的回款业绩。

大流通市场二十年,经历过辉煌与困难,体会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有许许多多的过客来来去去,但郑红民一直坚守。他审时度势、力挽狂澜,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 市场 舒蕾 品牌 代理 河南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