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业观察>正文 分享

两大备受资本青睐的赛道正在“炒CP”

2021.07.16出处:美妆头条
摘要:在《2021新锐品牌价值榜》TOP200入围名单中,食品饮料、美妆日化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近年来,这两大热门赛道日渐靠拢,“美妆食品化”、“妆食同源”等概念深入人心。

6月份新消费领域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56亿元人民币,食品饮料领域的融资占比最高,虽然美妆个护领域融资数量有所下滑,但仍在众多领域当中保持排名靠前的份额。

实际上,食品饮料和美妆是备受资本青睐的火热赛道,融资数量和规模一直以来都常年领先于其他行业。在《2021新锐品牌价值榜》TOP200入围名单中,食品饮料、美妆日化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近年来,这两大热门赛道日渐靠拢,“美妆食品化”、“妆食同源”等概念深入人心。

近日,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自己给孩子买了一款“安全可食用”的儿童口红,使用后出现嘴角轻微红肿等情况,认为是口红导致的。市面上流通的标榜“可食用”、“添加食品成分”等化妆品,再一次被推向舆论中心。

17135225298278482.jpg

食品级≠可食用

为了将化妆品的安全性或成分特点形象化,部分企业以“可食用”作为产品标签。

新《条例》明确定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日化产品以化学品或天然产品为原料,一般具有固定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复杂加工或组合才能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定义则是,指各类提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物品。食品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满足人体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

再者,食品和化妆品在人体吸收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食品经口摄入,依靠消化系统以及各个器官协调合作来完成消化和吸收;而化妆品经皮肤吸收,化妆品中的功能性成分按产品的有效性作用于皮肤表面或进入不同皮层,并在该部位积聚或发挥相应的作用。

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王培培曾向媒体介绍,“化妆品与食品属于不同行业,二者使用部位不同,吸收成分不同,所用原料及产品指标要求、禁限用要求、所执行的规范、检验标准均不一样。”以酒精为例,食用酒精执行标准为GB 10343-2008,其中普通级酒精甲醇指标为 “≤150mg/L”,允许极少量甲醇存在;而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中,甲醇属于禁用成分。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对限用物质的定义,是在限定条件下可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的物质,包括使用范围、最大允许使用浓度等限制要求。同时,新法规还对化妆品原料的杂质/残留物作出规定:除了物质的纯度以外,还必须说明可能存在的杂质/残留物的浓度或含量。众所周知,无论是未加工还是加工的食品,都有不被人体肌肤吸收的微量物质,更不用说应用到化妆品中了。

所谓食品级化妆品,是将各类食品成分通过科学配比,复配以不同成分组合,从而发挥化妆品功效,商家用来强调其安全性和功效性的产品另类宣称。添加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化妆品,不能与进肚子的食品划等号。

保障源头性安全

对于食品级化妆品,“可食用”、“纯天然”是商家对外宣称的商业噱头,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在普通产品中添加了植物萃取物或食品成分,并不是百分之百纯天然的可食用物质。虽然我国相关法规条例没有将“可食用”、“食品级”等词汇列入化妆品广告禁用词,但商家用该类词汇作商业营销噱头有诱导消费者购买的嫌疑。多地监管部门也声称: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有关功效宣称及安全风险评价的法规文件,对化妆品原料及功效安全进行明确规范,要求备案注册化妆品的企业出示产品功效实验结果、功效评价报告、相关文献资料等可视化证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也对化妆品广告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去年,广州美即公司申请的纯汉字“奶皮”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法院驳回,理由是认为“奶皮”易使消费者对商品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有误导消费者购买的嫌疑。

对于化妆品原料与产品,新法规从注册备案的源头上加强对原料质量管理,延伸到原料安全评估严控管制、对原料安全性风险检测加强力度,并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来保障化妆品的安全。

在以往,原料企业对化妆品法规的理解仅限于“禁限用成分”等最基本内容。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日渐完善,国家对企业的要求回归到化妆品产品本身。无论是食用级化妆品,还是其他功效型、成分型化妆品,只要涉及违法的产品,都逃不出国家的法网。

美妆与美食的双向引流

用西瓜皮、黄瓜、蛋清贴脸的民间美容配方流传至今,“美妆食品化”、“妆食同源”的出圈并不是空穴来风。一方面,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是长久的,而美妆是刚需,两者的用户重叠度高;另一方面,古代就已记载食物的美容养颜功效,食品对肌肤护理的作用源远流长。零售界企业瞄准这两大流量“王者”,并在双向引流上大做文章。

“妆食同源”的双赛道糅合

从行业研究到国家批准,常用的护肤成分演变成可食用的新食品原料,食品和美妆无形中变成可联想的“亲密关系”。

玻尿酸、胶原蛋白、烟酰胺、葡萄籽、虾青素等护肤品重要成分在食品领域应用日趋成熟。今年年初,国家通过了透明质酸钠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审查批准。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推出国内首个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南京同仁堂、福瑞达等企业纷纷入局玻尿酸口服美容领域;伊利、蒙牛、娃哈哈、可口可乐等食品龙头企业也布局胶原蛋白、虾青素等传统美妆护肤成分的食品赛道。

同样,随着部分食物被证实有抗氧化、修复等护肤功能,越来越多美妆企业将食品成分应用到化妆品原料中。去年,芭薇股份推出了妆食同源的肌肤“轻素食”系列,包含果蔬沙拉面贴膜系列、果蔬泥面膜系列和低脂面霜系列,将绿色植物、低卡少脂等轻素食成分和概念融入到产品中。国际品牌欧莱雅曾推出葡萄籽系列护肤品,法国知名化妆品品牌欧缇丽的全线产品都来源于葡萄提取物...

英敏特数据显示,乳酸菌、益生菌成分深受护肤品牌的欢迎;CBNData数据显示,石榴、蜂蜜等常见的可食用成分出现在2020线上美容护肤细分成分消费金额TOP10当中。无论是美妆食品化还是食品美妆化,都是消费者对美容功效和安全的追求。

美味与颜值并存的跨界联名

美食与美妆联名,打造“舌尖上的彩妆”,是富含话题性和趣味性的跨界营销。

小奥汀芝心腮红、16Brand南瓜太妃糖和巧克力软糖味的巧克力包装口红、资生堂马卡龙雪花糖腮红、the saem酷似好丽友巧克力派的护手霜...“美味”的包装体现品牌的灵活调性之余,还可以激发消费者在使用时的愉悦感,增强用户黏性。

在美食界,玛丽黛佳和肯德基联名推出一系列食品口味美妆产品,小杨生煎和稚优泉推出生煎和小龙虾造型的面膜及唇釉,周黑鸭与彩妆品牌MISSHA联合推出“鸭脖口红”,还和谜尚推出整套基础彩妆产品。大白兔奶糖和气味图书馆联合推出香氛系列产品,不仅有装着童年回忆的大白兔奶糖包装,连香味都是大白兔奶糖味。在潮饮界,花西子与泸州老窖酒联名推出“桃花醉”限量定制礼盒,怕上火就喝的王老吉与瓷妆合作推出“降火”的限定唇釉,乐乐茶、星巴克、鹿角巷等潮饮品牌纷纷与化妆品品牌跨界联名,收揽消费者的喜爱。

对饱受争议的美妆食品化而言,发挥食品效用的前提是保留其作为美妆的基本产品性质;在大势所趋的食品美妆化面前,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是关键。可以创新但不可以越界,才是妆食同源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键词: 美妆 妆食同源 美妆食品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