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整形资讯>正文 分享

我国成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

2014.10.14出处:华夏医界网作者:未知责任编辑:夏莹
摘要:环顾四周,各大互联网企业早已虎视眈眈,不仅百度、腾讯有了进军互联网医疗的动作,国外的微软、谷歌、苹果、三星等企业也早已制定相关战略。而国内医院相对不尽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档案等核心资源走向互联,值得期待。

从试水到深水,水到渠成路还远

信息不对称让医院成为垄断资源的卖方市场,而互联网建立的是对等、透明、以买方为核心的服务秩序

然而现实并非像预想的那样势如破竹。尤其在国内,优质医疗资源相比中国之大,显得较为匮乏。客观上,患者要求有限资源公平分配,缺口很大;主观上,稀缺又成了让既定格局不为所动的主要原因。

目前,除了“未来医院”计划和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等,深入医疗腹地试水,与医疗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产品少之又少。移动应用领域中,“春雨医生”将范围限定于健康咨询,“杏树林”专注于医生的掌上工具,“丁香园”则推出一款辅助用药的助手软件。

河南郑州人民医院是“未来医院”计划已上线的10家医院之一。一个月来,“淘宝式”看病的网络优越性充分展现。患者不需另装程序,只要在微信或支付宝钱包中添加该医院公号,就可在手机上完成从挂号、候诊、交费到取化验单的全过程。原本四五个小时的就诊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搞定。

但医疗评价,不像购物那么简单。与患者希冀药到病除的愿望相悖,人类相当多的疾病暂时确定不出精确成因,也断言不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模糊地带如何放开评论,又如何实现不满意退款?

深层的问题更难解决。医疗的专业性是天然壁垒,造成医患信息不对称。从诊断到病情解释,再到开方,医生有绝对话语权,医院实际上是垄断资源的卖方市场。而互联网建立的是对等、透明、以买方为核心的服务秩序。如同网购无法套用在社会物资匮乏的时期,现阶段绝大多数医院和医生对此准备不足。

既有的医疗领域坚固而封闭。多年来的巨额投入,医院内部已经建立起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等,为医务工作带来了便利,但彼此割裂、利益固化,缺乏主动融入互联网未来的意愿。

上述二者恰恰是互联网医疗变革最核心的问题。门外各方竞相生长,只有跨过高高的专业门槛,才能在医疗领域开疆拓土。

同理,如果可穿戴设备终端产生了大量数据,但只能传至云端罗列展示,缺少拥有医疗资源一方的参与,也爆发不出大数据的威力。

医疗关乎性命,其管理慎重而严格,有着较高的审批和市场准入门槛。例如,国家对于医生的非法行医有严格规定,即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在超出登记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情况下从事的医疗服务活动。这从法律上杜绝了线上远程就诊的可能。法律、体制、政策都是互联网医疗必须兼顾的因素。

互联网+医疗,国内企业布局落子

统一标准,开放互通,引导医疗核心资源合作共享,尽早启动风险管理评估,适时调整滞后政策

困难,阻止不了互联网的脚步。经济学人智库发布报告称,中国已在201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到2018年,中国年度医疗保健支出可能达到9000亿美元。这将是诞生下一个或几个淘宝的地方。

在互联网医疗公司上市最多的美国,也并未形成足以变革行业的企业,但代表性企业各有专攻。全球第一家上市移动健康公司Epocrates,为医生提供即时的临床信息支持,这一模式被国内的“杏树林”借鉴。移动应用i-Triage为医院前置了一个分诊环节,自助诊断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并推荐附近医院,“春雨医生”的定位与之接近。线上预订平台ZocDoc像是医疗版的大众点评手机端,在美国签约医生过万,每年预约量数百万。

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循各自优势,纷纷布局落子。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向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百度联合健康感知设备,构建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腾讯把微信平台扩展到了移动医疗领域,率先在支付中打通医保报销。微信平台还在尝试进行医院内部流程管理,如“危急值”提醒、轮值通知、排班会诊等医疗流程都将通过微信完成。

平台化正在成为战略选择。而国内医院相对不尽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档案等核心资源走向互联,值得期待。

“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认为,“相对于整体改变,局部领域更易取得成果”。比如医生的客户关系管理工具、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工具、医疗细分形成的社群工具等。

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医疗首先会在创新型医院或私立医院获得发展,随后吸引公立医院跟进。

医疗走向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钟瑛提醒,许多课题需要政府层面来考虑。前期可以通过标准统一等方式,为开放互通打下基础,鼓励引导医疗核心资源合作共享,同时尽早启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评估,对滞后政策做出适时调整。“相信调整并不意味着放宽监管和准入,在医疗领域,安全始终是大前提。”

关键词: 全球 医疗 健康 市场 互联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