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美业杂坛>正文 分享

端午节吃粽子该注重的五大事项 可不要贪吃喔!

2014.05.30出处:138美业网作者:三木责任编辑:谢伟松
摘要: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临近了,只要是到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要吃粽子,粽子是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但是美食也要有好的吃的方法和量的控制,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超量,那美食带来的就不是享受而是遭罪了,那吃粽子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临近了,只要是到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要吃粽子,粽子是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但是美食也要有好的吃的方法和量的控制,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超量,那美食带来的就不是享受而是遭罪了,那吃粽子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1、粽子要慢慢吃,最好配茶水。

每年都有一些因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者太多产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所以我们在吃粽子时,要细嚼慢咽,最好佐以汤或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这一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粽子每次别吃太多,建议选择迷你粽子。

2、粽子一定放冰箱保存。

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强,而肉类是很容易变质的,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妥善的保存。一般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粽子,最好在3天内吃完。

3、粽子要热透再吃。

储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营养专家告诉我们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还有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很难消化。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千万别食用。

4、每餐控制量。

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基本上是不超过1个。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尤其胃肠道疾病最好少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为佳,对于老年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块慢慢食用。

5、早饭夜宵不宜吃粽子。

不少人喜欢把粽子当成早饭吃,有些酷爱粽子的人甚至把粽子当饭吃,然而医生提醒,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吃粽子,糯米酒会停留在胃里的时间更场,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同时,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宵夜,否则晚上留住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温馨小贴士

粽子最佳食用时间

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粽子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为宜。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儿童、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

粽子最佳食用搭配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根据体质选粽子

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则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不宜配促进身体发热的牛羊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 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最宜。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较多的蔬菜也会好一些。糖尿病患者喝胆结石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关键词: 端午节 粽子 注意事项 肠胃消化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