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化新闻>正文 分享

宝洁一年出走6高管 护肤领域已被欧莱雅反超

2013.03.26出处: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梼杌责任编辑:张青青
摘要:2012年末,在宝洁以“个人选择”为由送走了服务21年的大中华区销售部总裁翟峰之后,宝洁公司总部又接连送走了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去年下半年,宝洁北京科研中心总裁Richard Chen宣布离职,跳槽至乐蜂网;在此之后,研发部另两位高层主管分别转投至欧莱雅和资生堂;今年2月,宝洁大中华区公关总监陈默通过自己的微博宣布,离开就职5年的宝洁,将在新领域开始工作。

“市场第一”争夺战

去年10月,宝洁全球公布的2012/2013年财年第一财季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和盈利同比分别下降3.7%和6.9%,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而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2/2013年第二财季报告却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第二季度宝洁实现营收2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净利润则同比增长至40.6亿美元,公司因此提高了本财年的销售和利润预期。

然而,宝洁全球财报从没有对中国区域内的销售和业绩情况有过公开披露,因此宝洁中国的业绩对市场来说,一直是“雾里看花”。

“表现平常,没有亮点,也没有大幅度的下跌。”在刚刚过去的宝洁中国区第二财季销售总结会上,对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为止的业绩表现,宝洁内部人士表示在预期范围内,但大多数品类依然没有达到公司制定的预期指标。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四月份,宝洁内部大多数人则表示,“压力很大。”

国内市场,日化“第一”的战争历来硝烟弥漫。

今年3月,欧莱雅集团发布的2012年度财报显示,其在华实现销售120.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4%。而据Euromonitor最新数据,2008年到2011年期间,欧莱雅从9%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了11%。尤其在护肤领域,2012年,占有15%市场份额的欧莱雅已超过了占有不到10%份额的宝洁。

“洗涤、洗护用品是过去几年里为宝洁贡献销售额最大的产品品类,然而相比于前几年的市场,这些产品品类已经逐渐进入了微利时代。”日化行业专家于斐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面对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毛利率越来越低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大佬”宝洁,也不能避免在洗护、洗涤类产品上被后来者追赶并缩小差距。

发力药妆领域

面对欧莱雅等竞争对手的赶超,以及多位研发人员的相继离职,宝洁一改往年在化妆品领域的“保守”作风,连续推出多款产品。同时,今年2月正式在公司内宣布调整销售团队架构,将原有新兴渠道中母婴店、药妆店、化妆品专业店以及万宁、屈臣氏等多重渠道,统一整合成为“专业渠道”。

今年1月,宝洁在中国地区正式推出卖点为海洋补的护肤品牌Oceana海肌源。虽然宝洁官方一再否认对其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进行区分,但从海肌源59~139元的定价来看,SK-2、玉兰油、海肌源似乎分别代表了宝洁护肤品牌高、中、低端不同的目标消费人群。而其后即将推出的“东方季道”更是主打草本植物的药妆理念,这两款产品将主要铺设于化妆品店、药妆店等专业渠道进行销售。

进军化妆品专业梯队,甚至药妆领域,宝洁似乎“急着”想把事儿都办了。

上述改变与宝洁新任大中华区销售总裁李红上任不无关系,今年2月,宝洁销售团队进行架构性调整,组成“专业渠道”,与原有的现代零售渠道、传统零售渠道和百货渠道相区分,形成专注于化妆品领域的特殊市场。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团购和积分礼品则组成了另一独立的新拓展渠道。

区别于和大超市、传统零售渠道的合作模式,“专业渠道”显然对销售团队的专业性和服务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化妆品不像沐浴露,摆在货架上顾客自取选择就好,好的顾客体验和专业服务才能让高毛利的化妆品卖得出去。”据宝洁内部人士透露,“专业渠道”或许会有相对“专业”的做法,在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上会更加细化。

“说宝洁转向化妆品店、药妆店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宝洁正在加大专业店渠道的力度和在这一块的投入。”资深日化行业专家张兵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日化市场的成熟,宝洁将原有化妆品渠道进行深入,是想占领这一领域,获得更大的收益空间。

而对于研发人员的频繁离职,张兵武则认为,“短期内会有一些影响,但长期来看,或许很快会有人进行补充接替。”

目前,海肌源进入市场还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于宝洁此举的成效还不得而知。于斐则认为,不论近阶段表现如何,转投专业药妆领域,对于宝洁来说或许将会是新的业务增长点,“毕竟在洗涤、洗浴类产品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阶段,开辟新的赢利点或许是好的选择。”

关键词: 宝洁 护肤 美容 化妆品 化妆 美容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