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化新闻>正文 分享

化妆品专营店成第三终端 本土品牌遭遇新挑战

2013.04.17出处:中国经营报作者:徐春梅责任编辑:海娜
摘要:作为新兴的化妆品零售业态,专营店因其购物便利性、店铺形态多样化,近年来高歌猛进。从近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美容博览会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的化妆品专营店数量已超过16万家,化妆品零售额的比例上升到33.6%;化妆品专营渠道已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继百货公司、超市渠道之外的第三终端。业界纷纷指出,这一变化将带动一批依托于专营店渠道的本土品牌提升,以及国际大牌的持续关注,并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洗牌。

本土品牌的新挑战

本土品牌更注重广告,而不注重产品研发与品牌,很多产品质量比不上国外品牌。

但随着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壮大,本土品牌在这一渠道遭遇了新的挑战。

“我们打7.8折卖给会员,但网上5折就能买到,这让客户心理很不平衡,我们生意也难做;同时本土品牌更注重广告,而不注重产品研发与品牌,很多产品质量比不上国外品牌。”上述山东某连锁化妆品专营店老板抱怨道。

这背后是目前本土品牌都在开拓电商渠道,如根据淘宝数据魔方权威统计,2012年美肤宝在淘宝上销售额1.1亿元,丸美约1.7亿元,自然堂约2.5亿元等。但显然这些品牌在做电商渠道的时候并没有做好产品线的区隔,从而对传统专营店渠道造成不小冲击。

上述专营店老板表示,现在越是一线本土品牌越是不好做,而他采取的策略是压缩一线品牌的销售。目前他专营店里本土一线品牌的销售比重占到50%以上,外资品牌占到15%~20%,以及本土三四线品牌占20%~30%。“去年本土品牌的销量已经没有增长,今年准备压缩10%~15%,用外资品牌与本土三四线品牌来补充。”他告诉记者,专营店在引入品牌时主要看三点:产品品质、利润空间,以及没有线上线下价格混乱等问题。

事实上,化妆品企业也早已感觉到在这个渠道遭遇的成长瓶颈。“面对专营店渠道,以前化妆品企业都以开招商会为主要的营销手段,但在两年前自然堂就宣布不开招商会了,这背后是招商会对自然堂在这一渠道的销量提升已经起不到作用。也就是说,本土品牌在这一渠道的销量已经很难有大的提升,而自然堂、珀莱雅等品牌也开始拓展百货、商超等渠道。”亚洲远智PHPC(个人护理及家居清洁用品市场研究中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表示。

与此同时,成为第三终端后的专营店渠道已经成为国际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渠道下沉中大力争夺的目标。今年宝洁中国首次向化妆品专营店推出定制品牌“海肌源”,正式加入这一渠道的战局,而资生堂、欧莱雅等都早已在专营店渠道排兵布阵。“我们对宝洁没兴趣,因为利润空间不大。”上述专营店老板表示,目前宝洁、欧莱雅以及资生堂等外资品牌在专营店渠道一般都是7折左右供货,因此对店主的吸引力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资品牌主动进入这一渠道还是分走了不少本土品牌的货架空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相对于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大品牌,现在很多专营店主抓两类外资品牌:一是在国内外都很有名,但是在国内商场没有专柜销售的品牌;二是在国外有名、国内名气不大的品牌,因为只要销售网点多以及运作专业就可以做起来。

而本土中小品牌在专营店渠道的发展空间也有限。在专营店渠道的产品组合中,本土品牌是作为高利润商品而存在,但现在随着专营店连锁品牌的崛起,这些连锁终端通过自有品牌来提升利润空间,如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商品达到20%~25%。

目前我国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已经进入资本时代,除了屈臣氏、莎莎等全国性连锁企业外,还形成了深圳千色店、上海歌诗玛等区域性连锁企业。

关键词: 化妆品专营店 化妆品行业 化妆品市场 化妆品店 化妆品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