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化新闻>正文 分享

日化业步入生存危机 高额营销难挡同行绞杀

2013.08.24出处:华夏时报作者:未知责任编辑:张青青
摘要:收购号称“中国面膜第一股” 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下称美即控股,01633.HK),欧莱雅报出65.38亿港元高价,这家上市还不足3年就出嫁的“礼金”远超过市场预计,将创下外资收购中国日化行业本土品牌金额的最高纪录。

日化行业生存危机

即使是中国近十年来唯一的一家民营化妆品上市公司,最终也走上“外嫁”之路,与日化行业的生存危机关系密切。

据上述广州某美妆公司负责人钟先生所了解,包括面膜行业在内的日化行业门槛并不高,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不少中小型日化公司甚至在生死线上徘徊。

记者了解到,不少家化业业内人士认为,在日化行业的运作环境下,美即面膜从起步至今的成功,沾染更多的是幸运的色彩。

事实上,美即控股的原始创业团队是广州原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1999至2002年期间成为可采的中国事业机构,负责全面代理“可采”化妆品在大陆区的产品销售与推广。四川可采高峰期一度占据国内面膜市场60%的份额,但2003年起因种种原因开始没落。与众多公司类似,该公司用药企的身份并购化妆品公司,进军日化业,选择与可采分道扬镳后,在2003年开创美即面膜品牌。

业内分析,吸收了可采化妆品推广和销售“精华”的美即面膜原创团队在产品刚上市的两三年期间,其产品的渠道和销售效果十分不理想,随后团队逐步调整渠道以及定位,而2005至2012年国内面膜的萌芽期却悄悄地将他们朝成功的方向推了一把。

“像美即这样的,在刚开始,依靠营销、渠道迅速做大规模,不过这种规模做大后,几乎都要碰上瓶颈,如产品质量、效果以及销量。一个品牌不用等多长时间,市面上大量同质性强的产品就会出现,大家拼的就是低成本和高投入的营销,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同行绞杀而死,这个很常见。”钟先生分析。

上述咨询公司的人士也分析,众多中小型家化行业管理层也有意愿出售公司,主要是因为经营环境恶化严重,规模不大的公司生存空间很小。

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微博]对外表示,上半年本土化妆品企业业绩增长比较慢,几乎没有超过5%,做得比较好的有细分专业的小公司,多品牌的大公司。他认为,专营店渠道的四大金刚自然堂、美肤宝、完美、欧莱雅已增长乏力,最大的问题是审美疲劳。在外资品牌的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本土日化行业依然有机会。

但葛文耀曾坦言,不会收购国内品牌,因陷阱太大,包括财务问题、企业文化等。

因此,钟先生却认为,以目前国内外日化行业的竞争力来说,如果注定要找一条出售的道路,目前只可以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欧洲品牌。

关键词: 美即 欧莱雅 营销 面膜行业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