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业观察>正文 分享

王韬:印度水稻卫星是如何上天的

2013.02.22出处:环球网作者:王韬责任编辑:郑文卿
摘要:最近有一篇新闻广为流传,十分轰动。据说印度一位农民所种植的水稻,去年产量达到了每公顷22.4吨(每亩1493公斤),打破了袁隆平创下的每公顷19.4吨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纪录,而且还没有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仅仅依靠非杂交也非转基因的普通水稻。

(四)

最新的消息是那个NGO组织作假,表面上是普通水稻种子,实际上使用的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杂交稻种Arise-6444 号,推广SRI种植技术的农业专家早就气得走人了,这也是为什么据说将要创造世界纪录的时候,却没有农业专家现场测量的原因,也是资助人们甩手退出的原因。那个农民甚至是在把稻谷带去县城里才有磅秤去称重量的,至于这每公顷22.4吨到底是湿重还是干重,到底是多少平方米面积上种出来的,到底实际数字是多少,只有天知道。

而杂交稻种Arise-6444 号本身的有严格规范的实测报告(2011年在当地的种植试验),试验田最高产量为每公顷产量湿重20.2吨、干重18.18吨。折合亩产单产为1212公斤。与该杂交水稻情况类似的小片试验田的中国杂交稻纪录,实际上早在2006年就达到了湿重1391.2公斤,干重1279.7公斤,折合每公顷湿重20.868吨、干重19.195吨的水平。而最近的袁隆平教授的每公顷19.4吨(每亩1293公斤)的纪录,同样是以干重计算的单产。换句话说中国杂交稻纪录还高一吨以上。这也为什么2011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德国拜耳破世界纪录”的消息出现的原因。

更进一步说,就算这次是用的Arise-6444,也很难让人相信这个22.4吨的世界纪录是真的。假如是湿重就多十分之一,假如是干重那更是多近四分之一了,对千辛万苦才能在最高纪录提升少许的农业科技领域,真能有如此大的、能创造世界纪录的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拜耳又岂会不继续试验下去?

袁隆平老师早就已经没兴趣追求更高的试验田产量了,所以每亩1293公斤的记录根本就不上国内新闻宣传。以百亩为单位的大田生产的成绩才是更有意义的。大田生产,是解决农业总产量,解决吃饭问题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指标。

印度于一九七四年创造的小片试验田亩产单产干重1184.8公斤(每公顷17.77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实际上一直保持到21世纪初的2001年,才由中国打破。但小片试验田的世界纪录对印度有何价值呢,它有比中国好得多的水热条件,亩产理应比中国更高,但直至今日,印度大田亩产依然停留在中国不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粮食产量勉强够全国人民一天吃两顿。直至今日,42%的印度5岁以下婴幼儿因为食物不足而营养不良、体重过轻,这些婴幼儿中,每年都要因此死去200万以上。但印度人似乎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只热衷于采购先进武器(并且被宰)或是在某一指标上“放卫星”和中国攀比。

英国记者爱得华卢斯在担任《金融时报》南亚局主任期间,曾记录下一个援助机构领导人在印度的经历:

“那真是太具喜剧性了,”尼克希尔·德对我谈及那段经历,“那些政府官员把我们带到一座拦河坝,我们事先已经知道在他们的支出账目上,这座水坝已经被写成了四座。而他们又带我们从另外三条不同的路去这座水坝去了三次,却希望我们没有发现这是同一座水坝。我们甚至都无法生气,只是感到太可笑了。”

人家搞点印度版放卫星,真的不值得中国人如此热炒了。

关键词: 水稻 非转基因 袁隆平 打破记录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