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院线新闻>正文 分享

化妆品定制前景分析 为何国内难以火起来

2017.02.08出处:化妆品财经在线作者:未知责任编辑:小哈
摘要:国外的定制化妆品出了这么多“幺蛾子”,国内为何没有动静?

1336279843755260.png

2016年4月份,韩国政府 “允许美容商店现场调配和出售不同产品或配料”的规定一经发布, “定制化妆品”又被重新定义,加上悦诗风吟、LG生活健康、如新、兰蔻等品牌的推波助澜,化妆品定制玩出了新花样。

>>> 黑科技助力,化妆品定制国外玩出花

据了解,国外市场目前已推出各种不同形态的定制型化妆品,最典型的分为两大类,科技型和美容仪器辅助型。具体来看,科技型的定制化妆品善于运用先进的方法,比如,GeneU(gene和you组合)公司开发出“通过DNA测试技术来定制私人护肤品”,而资生堂则通过收购创业公司MATCHCo,获取利用手机应用生产个性化粉底的技术。

以GeneU为例,其将DNA的检测结果连同一份与消费者生活方式相关的调查问卷一起放进一套算法中进行评估,为消费者量身定制护肤精华液。据悉,整套测试所需费用为600欧元,免费提供两周的产品。且据消费者反馈,该定制产品改善肤质的效果明显。

另一种是美容仪器辅助型。今年1月,LG生活健康旗下化妆品品牌CNP正式在梨花女子大学附近的官方卖场上发布了 “根据个人皮肤类型于推出的最优化的1:1配方定制型化妆品‘ReMede by CNP’。”这一过程需消费者与店内的皮肤专家进行单独皮肤测试,确定生活方式和皮肤困扰后,用皮肤测试仪精密科学的分析皮肤状态,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以1:1配方方法,在既卫生又安全的配方室混合完成标有产品号码和名字‘只属于我的精华液Ex’。

此前,爱茉莉旗下护肤品牌兰芝也曾推出定制版“My Water Bank Cream”,即通过皮肤诊断仪器“Beauty Finder”精确诊断皮肤情况,同专业顾问一起选择适合自己皮肤润肤霜套装。

与之相似的还有兰蔻,2015年11月,其在某百货内推出了名为 Le Teint Particulier 的定制肤色粉底项目。这一过程需要用一台比色仪器扫描顾客面部,并将得到的结果用于调配适合顾客肤色的颜料比例,随后,将经过精确计算的颜料倒入小瓶子,再放入一台更小的机器里摇匀。 且据兰蔻美国西海岸培训总监估计,目前约有400名顾客重复购买了该粉底,该产品特别受到了亚裔、拉美裔和非洲裔用户的欢迎。

上述定制化妆品的完成时间一般在 30~45分钟内。

>>> 相关法规缺失,国内定制市场前景几何?

国外 “定制化妆品”如此火爆,国内呢?

据记者了解,国内商场鲜少见到现场为消费者调配产品的化妆品牌。究其原因,中国香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惠心化妆品有限公司合伙人李慧良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主要是国内化妆品法规不允许,因为临时调配是另一种配方,需要化妆品品牌重新申请备案才行。因此,谨慎的化妆品企业不会做此种销售行为。

事实上,“这种定制产品本身是可取的,因为毕竟每个人的肤质不一样,因此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此种定制化产品对美容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李慧良表示,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张太军对此表示认同,他还列出一组数据,国内目前有1-2亿的高端消费人群在使用针对型化妆品上没有得到满足。

“虽然在定制化妆品的过程中存在风险,但这一风险是可以通过立法来加强管理、进行避免的,因此定制化妆品这种想法应该被鼓励。” 张太军表示。同时,他认为,定制化妆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从品类上看,彩妆品类更容易做定制型产品,如现在的眼影其实就是变相的定制;但消费者对护肤产品更有需求,从技术上看,因很多化妆品原料是限定使用的,所以在现场调配存在一定风险。

嘉媚乐品牌管理部负责人石磊则从安全角度加以分析,他认为,现场调配护肤品属于二次生产或者加工,而化妆品对其生产加工的场所要求非常高(如无菌、无尘),商场这类消费场所达不到这种标准。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制化妆品也是一种消费细分趋势,因此嘉媚乐一直在做这种类似定制产品的尝试。”石磊解释,“嘉媚乐精油属于后添加产品,消费者或者芳疗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来调配产品,如在高霜里面加精油,或者将单方精油进行复配等。一般来说,化妆品的配置需要搅拌等手法,但精油不需要,因此嘉媚乐可以规避二次污染的危险。”

关键词: 化妆品 化妆定制 定制服务 化妆服务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