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化新闻>正文 分享

同仁堂药妆沦为三流品牌:深陷渠道困局 收入仅千万级别

2013.08.29出处:时代周报作者:未知责任编辑:张青青
摘要:在欧美国家,药妆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60%以上。而在中国,尽管化妆品销售总额数目庞大,药妆销售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药妆化妆品市场份额依然很小。虽然在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已有不错的销量,销售额也只占不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10%。 然而令人感到尴尬的是,“药妆”到底是药还是化妆品?“药妆”的功效究竟如何?目前国家尚无关于“药妆”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功能性化妆品(俗称药妆)是我国化妆品市场最新的增长点。

1998年7月,法国药妆品牌薇姿进入中国,引起了药妆这个市场潮流。目前,我国药妆市场有法国、日韩、美国、国内品牌等群雄逐鹿。

在欧美国家,药妆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60%以上。而在中国,尽管化妆品销售总额数目庞大,药妆销售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药妆化妆品市场份额依然很小。虽然在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已有不错的销量,销售额也只占不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10%。

然而令人感到尴尬的是,“药妆”到底是药还是化妆品?“药妆”的功效究竟如何?目前国家尚无关于“药妆”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我国只存在对“药品”和“化妆品”的定义,并没有关于“药妆”这一词汇的专门解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明确规定,化妆品在包装和说明书上不得标注适应症、不得宣传产品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而从标准的角度说,药品有“国药准字”,保健品有“国食健字”,化妆品有“卫妆准字”,而“药妆”的标准是什么?目前仅有“卫妆特字”号的特殊效用化妆品,与“药妆”的概念较为接近。

标准的缺乏,也导致药妆市场竞争无序,乱象丛生,质量问题频发。被认为市场潜力巨大的药妆,是化妆品企业和药企争夺的一块“肥肉”,但其发展却一直处于瓶颈。

时代周报分别选取了国内药妆品牌同仁堂、法国品牌欧莱雅、日本药妆品牌资生堂进行深入调查,试图还原中国的药妆行业现状。

“你要问我对同仁堂药妆的看法,一是不看好,二是不认同,三是对其未来不抱希望。”日化行业资深专家冯建军直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同仁堂药妆并没有如预期般发展下去。进入药妆行业十余年,本来被寄予扛起中药药妆大旗对抗薇姿、理肤泉等外资品牌重任的同仁堂药妆,无论在自己的药店还是商场、超市都不见踪影,沦落在批发市场和三四线城市的小化妆品店中。

同仁堂2001年开始进军药妆领域。进军药妆也算适逢其时,随着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药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药妆市场的份额正在迅速扩大。

对这家老字号药企来说,同仁堂做化妆品也有独特的优势,公司可以共用母公司的药材供应商,对于一些非季节性的原料,同仁堂集团还有自己的药材基地,为化妆品研发提供了上乘的物料,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功效。

然而,事实上,同仁堂药妆十余年来收入只停留在千万级别,与同期薇姿等知名外资药妆品牌相去甚远。而在其销售渠道上,先是在药房出售,这本来是他的优势,也凸显产品的专业性,但在2009年的时候,同仁堂决定退出药房,选择走美容院线,完全依赖代理商,不但没有做起来,还引来一片混乱。

收入只有千万级别

1998年薇姿登陆中国更是引起一轮药妆风潮。近年来,药妆的市场潜力被大为看好,成为药企争夺的一块“肥肉”。

“现在基本上中国排名前五十的药企都在推自己的药妆,像圣火药业、同仁堂、康恩贝、马应龙、敬修堂药业等,同仁堂是最早涉足的之一。”冯建军告诉记者。

2001年,同仁堂开始进军药妆领域,对这家老字号药企来说,做药妆不是赶时髦,而是不得已而为之,2000年,国家启动整顿中药保健药品工作,“健字号”的药品不得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同仁堂药业原来的用于治疗痤疮、青春痘、黄褐斑的内服外用的“药”因为“药准字号”的问题而面临停产的境遇。为此,同仁堂化妆品公司应运而生。

尽管是无心插柳,但同仁堂进军药妆也算适逢其时,随着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药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药妆市场的份额正在迅速扩大,据统计,2004—2012年中国药妆市场销售额年增长率达10%—20%,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达1200亿元,其中药妆市场份额由20%增长到40%。

2002年同仁堂推出以纯天然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喷剂系列—立眼舒、立消痊、立口爽、立口健和立手爽,凭借着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其“妆字号”产品在北京、广东、山东、新疆、香港等城市药店进行销售,年销售额就达二三百万。

然而,同仁堂药妆并没有如预期般发展下去。2008年,同仁堂药妆收入为2000万元,2009年也未超过3000万元,相比之下,薇姿等知名外资药妆品牌在药房一个专柜的销售额就高达每月30万元,同时期上海家化旗下品牌佰草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3亿元,薇姿的销售额尽管较前几年略有下降仍实现盈利15.4亿元。

而同仁堂官网显示:截至2011年,集团资产总额140亿元,销售收入163亿元,实现利润13.16亿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药妆加上OTC护肤品部分,收入还不到集团收入的1%,只有几千万元,利润也很低。”一位接近同仁堂高层的业内人士钟敏(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马应龙主打眼霜,云南白药主打牙膏,迪豆主打祛痘,但是同仁堂化妆品包括美白、补水、抗皱、祛痘等系列,产品线与其他日化集团并无太大区别,毫无特色可言。”冯建军表示。

“从一开始就面临选择。”钟敏回忆道,传统老店同仁堂当然不缺少神秘配方,包括宫廷流传下来的美容配方,当时同仁堂有两个选择,做原生态中药化妆品或是从中药材中提取某一类成分,如能够美白的有美容价值的进行研究开发。

前者昂贵而且不易保存,后者便宜又安全,同仁堂选择了后者,也因此陷入红海竞争漩涡。

关键词: 同仁堂药妆 药妆 化妆品 日本药妆品牌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