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电商新闻>正文 分享

化妆品电商能否继续“漂亮”下去?

2013.03.25出处:南方都市报作者:谢睿 肖昕责任编辑:张青青
摘要:日销售额达2500万元、月销售额多次逼近10亿元的重直电商企业———美妆B2C团购网站聚美优品,日前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在3·15,一份以“内部员工”名义晒出的EXCEL表格“采购清单”被再次放大,被称为聚美优品采购详情,帖子称产品来源可疑且利润畸高,此举引发了美妆电商行业热议。

日销售额达2500万元、月销售额多次逼近10亿元的重直电商企业———美妆B2C团购网站聚美优品,日前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在3·15,一份以“内部员工”名义晒出的EXCEL表格“采购清单”被再次放大,被称为聚美优品采购详情,帖子称产品来源可疑且利润畸高,此举引发了美妆电商行业热议。

尽管后来证实发帖者已因捏造数据造假被刑拘,但聚美优品风波被多方媒体各种解读迅速扩大,已经掀起电商行业大讨论。南都记者调查得知,目前,参与化妆品网购的电商主体十分多元化,既有包括化妆品“淘品牌”的互联网化妆品品牌,也有拍拍、易趣、天猫等互联网渠道品牌,而化妆品传统企业也涉足其中。据艾瑞咨询预计,2015年此类网购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并认为未来两年,化妆品电商领域将出现上市企业。

市场蛋糕在急剧放大,而在消费者对这些电商们“是否真品”的质疑声中,如何化解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我们的风波,其实是一场商战游戏,是化妆品电商们策划的血泪史。”3月18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聚美高级副总裁刘惠璞说。

做快公司,他们这样急速营销扩容

这是一家真正的“快公司”,两年前,这是一家无名公司。现在,聚美优品对男人们来说可能是个陌生字眼,但是对精通网购的女性消费者来说,却是耳熟能详的———你可以不知道欧莱雅,但不能不知道聚美优品。

创办于2010年,仅仅花了两年时间,依仗当时非常红火的团购优势,聚美优品迅速成为国内妆品团购的领头羊。刘惠璞向南都记者透露,在今年3月1日之前,聚美每天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而3月1日促销开始后,销量就出现爆仓。

为何能迅速营销扩容?刘惠璞透露,聚美优品毛利率约在20%左右,因为市场成本和仓储成本都比较低,所以已经实现盈利,这为持续营销扩容提供了先机。目前有很多投资机构在接洽中,“但其实我们对资金方面没有太高诉求,并不着急去做太多融资。”

除了直接做采销,聚美也进行了平台开放,比如一些淘品牌,能够在聚美上作为第三方发货,聚美提供流量。“我们会对开放平台的合作品牌进行非常细致的考核,并且要保证其最少是天猫旗舰店授权商。另外,聚美坚持做渠道品牌,但也开始涉足少量的自有品牌产品。就像百思买也有自己的电视等家电产品,百安居也有百安居牌灯泡和建材。”据其透露,目前聚美推出了化妆棉、化妆工具之类的相对边缘化、辅助性的产品。

刘惠璞坦言,聚美更想和品牌之间一起去联合研发产品,推出聚美专供产品,目前这方面联合产品销量份额已经达到10%,这些独家的产品,在市场上会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我相信这部分产品份额,到今年底能冲刺20%。我们也不会天天做促销,只是在特定节日以及品牌授权认可的情况下才会做促销,盲目的促销价格战会对行业有伤害,也伤害品牌价值。”

“2012年聚美销售额为25亿元,今年目标是60亿-100亿元之间。”刘惠璞预计,如果不出意外,第二季度聚美月销售额能够达到10亿元。但是,意外就真的出现了。

电商“无义”混战打乱节奏

“网上销售的化妆品80%都是假货”,日前,丽人丽妆CEO黄韬的一句话,将整个化妆品电商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这究竟是耸人听闻,还是行业现状,这对做美妆团购的电商巨头来说,具有极强的消费误导作用。正品、假货、劣货、水货充斥的市场,消费者该如何明辨?

而无独有偶,以前聚美化妆品采购专员为头衔,号称了解聚美采购“内情”的网友姑苏毛十七,称聚美90%都是假货,并用Excel表格伪造了“聚美的采购单”发至天涯社区,其价格之低,让围观者哗然。这些表格以低于市场价格10倍以上的采购价,让围观者疯狂——— 原来卖化妆品比贩毒还赚钱啊?这个帖子几万回复被顶到天涯热点,瞬间传遍微博、豆瓣、校内,成为当时的最热帖子。记者获悉,后经查实纯属捏造,该网友被当地公检法机构以商业毁谤罪起诉,目前正处于取保候审阶段。

“做电商,我们把躺着中枪当成常事。”刘惠璞向南都记者坦言,在化妆品电商竞争中,同类企业往往你死我活地展开商战。这次被“黑”,可惜的是不明行业真实情况的受众被广泛误导,因为普通消费者没有那么强的鉴别能力。“如果稍微细心,你会发现帖子中有无数纰漏,30ml的产品只比7ml的供货价贵1块钱,瓶装正装报价和小样一个价,甚至还便宜……像我们这种大型电商,采购都是软件系统下单,不会用Excel。”

“我们显然低估了谣言的力量,更大的挑战在等着我们。大量的蓝V、红V和其它同行电商纷纷转发天涯帖子,对聚美进行口诛笔伐。而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一起找过来进行质疑。尽管我们将相应的授权资料和合法操作和盘托出,但这些机构,仍就聚美的产品采购来源、授权、流通渠道、物流体系等,展开全面质疑和诽谤。刘惠璞无奈地说。“我们的流量开始上涨,销量开始跌,在团队的评估下,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大负面来临的征兆,因为退货率开始上升———我们一直坚守的30天无条件退货,一件件开封产品的退款,让亏损开始扩大。”

广州人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军红认为,在化妆品电商的这场负面炒作的角逐中,没有赢家。任何恶性竞争都是一个行业的不幸,整个化妆品电商行业被恶意中伤,其实受伤的不止是龙头企业。而刘惠璞也说,“我们的新广告策划头脑风暴会上,当有人提出‘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句广告语时,我们一致通过。”南都记者获悉,早在本月初,聚美优品推出“301大促”,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聚美优品共有10亿元进账。但是在天涯帖事件被再次放大后,形势急转直下。

关键词: 化妆品 电商 化妆品电商 化妆 美容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