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美业杂坛>正文 分享

化装,文化与社会性的体现

2014.07.19出处:138美业网作者:师革儿责任编辑:昕辰
摘要:有的人喜欢化装,有的人却讨厌化装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会选择化装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反之,素面朝天者需要心理的反复折腾,甚至很难接受。对化装文化的本身理解少,而且理解的误区多,很难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化装,为什么要弄虚作假,他们觉得没那必要,讲究自然,其实化装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机制,精神素养,社会本性,是一门值得大家理解学习的学问。

明星化装造型师SKILL师革儿

有的人喜欢化装,有的人却讨厌化装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会选择化装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反之,素面朝天者需要心理的反复折腾,甚至很难接受。对化装文化的本身理解少,而且理解的误区多,很难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化装,为什么要弄虚作假,他们觉得没那必要,讲究自然,其实化装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机制,精神素养,社会本性,是一门值得大家理解学习的学问。

大多数人认为化装是一种个人美化、个人修饰、个人爱好的行为,大的来说有他的道理所在,我们不妨细细品位一下,说的并不全面深透,也并非是化装的文化本身,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美化、修饰、爱好的行为,它遍及到个人的思想、文化素养、社会本性等。

个人思想的体现,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想法,愿意接受化装的人,他有化妆的思想,觉得化妆让自己精神上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它的修饰让人更完美,而是一种精神上与外在上的升华,可以让人在社交中保持欢快、愉悦、激昂的状态。

文化素养的体现,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女孩与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女孩对化妆的理解是有区别的,相对来说农村的要比城市的更加容易接受,为什么?农村的女孩觉得新鲜,带着尝试的心理去接受,城市的女孩接触很多,看到的化妆也多,让她接受必需有足够的理由满足她,说服她,相对来说难很多。正因为这点很多知识女性,陷入了化妆的误区,自身文化素养与自身的外在形象相差甚多。曾经有人说过“一个成功人在没成功之前就像成功人,一个落魄者随便怎么看都像落魄者。”可想而知,文化素养与自身形象成正比,如果把女人化妆当成一种形式主义,当成一种虚假,则大错特错了。内心充实与化妆并不矛盾,追求外在形象之美,心灵未必就丑陋,做到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何尝不好。

社会本性的体现,化妆既然是人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一种文化性行为,它的全部功能就应该在“过程”中实现。对个体来说,化妆是为了美的需求,但更是为了精神的需求。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约会或远方亲友的重聚,亦或开会谈判,化妆首先是某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反过来说,化妆能把你带入某种精神状态,也可以帮你提升并保持在那种或欢快,或愉悦,或激昂的状态。那么电影、商业广告、舞台表演等一切社会活动都需要化妆来体现。

化妆是一种心境,也体现了—种心境;化妆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期盼;有时,化妆又是一种仪式;化妆,是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因此,化妆是一种高度的“自我肯定”方式,而非“弄虚作假”,更不是单纯的掩饰、掩盖、遮丑和藏拙。

当然,化妆和服装,是不可能改变一个人已有的社会本质和全部价值的。但这一点并不等于说化妆、服装就无价值。能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能使自己的精神状态高亢振作,能使别人更赏心悦目,能使周围的关系气氛更融洽欢快,化妆和服装便是一种有用的东西而不再只是一种形式。

当然,化妆和服装也都有好或不好,恰当与不恰当,得体与不得体的问题。超过一般接受能力的奇装异服,过于失真的浓妆艳抹,如此的装饰,反不如无。但技术技法上的不当,不应该成为否定正常装饰的理由。人的文化本性决定了他是“非自然”的,即脱离了纯自然状态,而化妆与服装正是一种“非自然”的东西。但真正具有高修养、高文化的人,是不局限于“非自然”的。“非自然”只是人的文化属性的“一般”状况,而“非自然的自然化”.才是人的最高境界。这个“自然”可以理解为真实、自然、不做作、不矫情、不装腔作势,也即是自然而然。既要装扮修饰自己,又极为恰当、得体、不露痕迹,果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不但是平日里做人的至境,也是化妆的至境。这也是人的文化本性或化妆的文化本性。

关键词: 美业 化装 文化 社会性 化装文化
相关阅读:
分享到: